IMG_9513  

 

前陣子送女兒去幼兒園時,剛好遇到朋友也送她兒子來上學。小男孩一臉不開心,悶悶不樂地,哭著不想讓媽媽離開。我問:「你不是很喜歡來學校玩嗎?今天怎麼了?」,男孩的媽媽不好意思地解釋:「因為剛剛出門前,爸爸直接把電視關掉,所以他很不高興。」。我聽了,連忙幫忙安慰說:「這樣啊,那你一定很不開心。但是爸爸可能是擔心你上學遲到,心裡急了,所以沒有想太多,你原諒他好不好?回去再跟爸爸溝通看看好嗎?」。後來小男孩被移轉注意力,順利地換鞋進去上學。

 

隔天,朋友帶小男孩來家裡玩。晚飯後,我讓女兒跟小男孩到客廳一起看恐龍火車DVD,我跟朋友則留在飯廳繼續聊天。過了一會兒,突然聽到電視聲消失,小男孩跑出來找媽媽說話,女兒後來也跟出來。朋友離開後,我到客廳才發現電視被關起來了,我問女兒:「是妳把電視關掉的嗎?」,女兒搖頭說不是,是小男孩關的。我再問:「為什麼關起來呢?你們不想看嗎?」,女兒沒說話,我再問:「那他有問妳想不想繼續看?還是他自己關起來了?」,女兒說:「他自己關起來了。」

 

我想起有一次在修指甲店,牆上掛著一台電視,正撥放著某韓劇,店裡只有我一個客人,我百般聊賴地看電視等修甲。沒想到,一個後來的男客人,大喇喇地往我旁邊的小沙發一坐,直接拿起我右邊扶手上的遙控器轉台,連問也沒問。雖然我也不是很認真在看電視,但他不是沒看到我眼睛正盯著電視,卻把我當成隱形人,這種不被尊重的感覺很強烈。

 

類似這種場景,其實不斷地在生活中發生:吃麵時,隔壁桌客人直接伸手穿越面前拿走我桌上的胡椒罐;結帳時,後面的人未經同意就拿起我購物籃裡商品把玩;進大樓時,後面的人側身進入我費力拉開的厚重玻璃門小縫,把我當門僮;進電梯時,先進去的人死命按關門鍵,無視後面還有人要進入;過馬路時,右轉的車輛步步逼近或呼嘯而過,幾乎撞到我。

 

人們眼中只有自己,只有自己的需求才是需求,這種「管你那麼多」的文化,我認為是因為我們從小就不被尊重,自然不懂甚麼叫尊重

 

大人們認為孩子叫半天也叫不動,最快的方法就是直接關掉電視或搶走他手上的玩具或書;大人們認為孩子應該要分享,於是拿走孩子心愛的玩具送給大家;大人們認為孩子沒有能力分辨食量,叫他吃多少他就該吃多少;大人們認為孩子應該勇敢,即使剛到陌生環境被迫離開家人也不准哭;大人們認為孩子甚麼都不懂,叫他別說話就別說話;大人們認為孩子不知好壞,要他學這個就學這個唸什麼就唸什麼,不准有意見。

 

大人無視於孩子的感受,不能體會孩子心裡的痛,他們無感於孩子的無助,不了解孩子的受挫。我們都曾是小孩子,回想一下兒時經驗,當大人們這樣對待我們時,我們的心裡有甚麼感受?

 

不被尊重。

 

老一輩的人動不動就說不能寵壞小孩,所有專斷控制的行為都是為了不能寵壞小孩。然而,如果不能拿捏「權威控制」與「善意教養」的界線,恐怕孩子還沒機會被寵壞,自尊就已經被摧殘殆盡。一個沒有自尊的人,不會懂得尊重他人。從小不被尊重的小孩,在長大生子後,很可能下意識地因循小時候的經驗,在媳婦熬成婆後,用同樣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孩子。而一隻河馬之死,無數的狗貓被棄養,大家罵他們無良,我看到的卻是文化裡這不懂尊重冤冤相報的可悲循環。

 

我們的文化裡沒有尊重,無論是動物或是人,都必須屈服於權威之下,只要是弱小,就必須被迫服從,誰有力量,誰就能一手掌控。我們罵孩子愛哭、我們搶走孩子心愛的玩具,我們嘲笑孩子害羞,我們譏諷孩子愛現。可笑的是,當我們還是小孩子時,可一點都不喜歡被這樣對待,它帶給我們的是羞辱、悲傷與無助,是一種被漠視與貶低的感受

 

如果從來沒有人尊重過我們,我們怎麼會懂得轉台前應該先問問在場的人是否想繼續看?如果從來沒有人尊重過我們,我們怎麼會知道伸手拿別人桌上或籃子裡的東西很無禮?如果從來沒有人尊重過我們,我們怎麼會體恤地停下幾秒等待行人的腳步?如果從來沒有人尊重過我們,我們怎麼會貼心地幫忙按住電梯或開門?

 

如果從來沒有人把我們當成「人」來看待,我們又怎麼會去保護小孩、愛護動物?

 

尊重,是一種文化的學習。我們必須有意識地跳脫悲慘循環,從兒時經驗同理感應,用當初自己會喜歡的方式來教養小孩,不用權威,用說理;不用控制,用溝通;不用打罵,讓他們學習自我負責。我們應尊重孩子,表達我們了解他的感受,花時間與孩子說明為什麼該這麼做、不這麼做會有甚麼後果,讓孩子有機會理性地思考,從而在自己想通的情況下做出決定,並讓他自己負責。被尊重的孩子,才能懂得尊重為何物,也唯有如此,我們才能教養出自尊自重,愛自己也愛萬物的下一代。

 

我希望,當我垂垂老矣時,我長大的孩子不會拿起遙控器,直接轉台。

 

* 歡迎原文連結分享。未經同意,請勿任意轉載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尊重 教養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guar 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