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續前)

 

一歲以下的嬰兒不會自己找東西吃,是父母採取的態度左右了孩子飲食方式的發展,那麼這兩種文化在孩子的飲食教養上又有何不同呢?

 

 

北美重「獨立自主」,法國是「父母作主」

 

 

美式教養最令我崇尚的一點就是:努力培養孩子的獨立性。作者提到,美式文化重視個人自主性,擁有「選擇」是重要的價值之一,其親子教養主流想法認為,培養飲食自主的能力是建立自動自發習慣的第一步:孩子是否要吃、吃什麼、吃多少,甚至何時吃,都應該由他們自己決定。此外,美國父母比較在乎智力上的早熟,他們重視孩子的學業與運動,努力培養孩子的運動與閱讀習慣,相較之下,在飲食教育上顯得較不關心。作者直言,北美人對於孩子是否吃得健康不引以為意,但他們卻很在意訓練孩子大小便,或花好幾個小時來回接送孩子去學運動或樂器。

 

 

相反地,法式教養比較傾向「父母是作主的一方」,他們不認為孩子已經準備好可以面對選擇,尤其是「食物」,孩子們更是毫無作主的餘地。 作者觀察到,法國父母對於孩子應該吃什麼、何時吃、如何吃,擁有不可動搖的決定權,並且很權威地執行著。 與其擔憂孩子在學業或智力上的發展,法國父母寧願把心力花在教導孩子學習飲食的方式、內容、禮儀等。他們把時間花在買菜、煮一頓豐富營養的晚餐、然後與孩子一同用餐。孩子在父母的帶領之下,學會吃什麼、如何吃、以及欣賞吃。至於學業?就交給專業的學校老師去處理吧!

 

 

為什麼美式作法在飲食教養上行不通?

 

 

「培養獨立自主的孩子」在我的教養觀念裡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,在日常生活中,我會鼓勵孩子做選擇,然而唯獨「飲食」這件事,絕不能任由她作主。

 

 

我們可以來做實驗, 在孩子面前放三種食物(假設選項裡的食物孩子都曾嚐過):1. 燙地瓜葉 2. 普羅旺斯燉菜 3. 速食店炸薯條 ,孩子會選哪一個?又如果是 1. 清蒸石斑魚 2. 碳烤豬排 3. 速食店雞塊加醬料,孩子會選哪一個?又如果放三種飲料: 1. 水 2. 鮮榨紅蘿蔔蘋果汁 3. 可樂,孩子會選哪一個? 我相信答案顯而易見。如果孩子可以選擇食物,那麼菜單上只會出現各種餅乾、洋芋片、糖果、調味牛乳、汽水等垃圾食品。那些添加各種怪異化學成分的玩意兒,都一點一滴地在殘害我們孩子的身體。食品加工業只在乎「好不好吃」,不在乎製造出來的「食品」是否健康,會讓人感覺「好吃」,是因為加了各種化學香料及添加物(例如高果糖玉米糖漿、各種甜味劑、人工色素、順丁烯二酸、起雲劑等),套句我先生的話:「自然健康的食物,無法與加工食品競爭。」。好吃絕不等於營養健康,相反地,加工食品越好吃,好吃到讓你上癮了,那就表示事態嚴重了。

 

 

 

此外,如果順從孩子的飢餓感,為了因應不定時的吃食需求,各類加工即時品、微波爐冷凍食品、甚至餅乾零食等被端到孩子面前。這會成為惡性循環:吃過多零食導致正餐吃不下,過了正餐時間餓了,又拿零食來吃。此外,如果餐餐只吃碳水化合物,卻不吃高品質的蛋白質及油脂,那麼孩子肯定很快就餓了,餓的時候再吃更多碳水化合物。如果三餐只吃碳水化合物,加上每天至少吃三次的人造零食飲料等,十歲就得糖尿病也不令人意外了。

 

 

我先生就是那種父母由他隨便吃的最好例子。他說從小開始,他就不停地吃Doritos (墨西哥薯片)、Goldfish (小金魚餅乾)、Oreo、Mister Donut、Haagen daz (哈根達斯冰淇淋)。早餐永遠是Cereal 配牛奶,早上十點吃糕餅甜點(甜甜圈、千層派或蘋果派等)、中餐是速食店漢堡配可樂、下午三點再吃糕餅甜點、晚上則不記得吃什麼,只記得生活中有很多糖果餅乾,而睡前他還要補一碗 Cereal 才罷休。 他總是選自己喜歡的東西吃,在喜歡的時間吃,而且他說很多朋友跟他一樣,所以他一點都不感覺奇怪。他的胃口很美式:每餐吃一樣的東西,但必須是大份量!他分不出好吃與不好吃,只要是餅乾甜點速食他都愛!直到他身體發出嚴重警訊,自己研究後才發現這樣的飲食方式完全不對!

 

goldfish_lineup    

圖片來源:http://www.babicorp.com/chinese/goldfish.php

 

 

作者自承過去她將飲食決策權交到孩子手中的慘痛後果:如果孩子不吃,她會進廚房煮她愛吃的義大利麵,或改變成她們喜歡的味道,結果導致孩子更加挑食,不願嘗試任何新食物。她也是深怕孩子餓著了的那種父母,只要孩子要求吃東西,無論時間、地點、場合,她立刻掏出包包裡老早準備好的零食來應付。她自己也常用零食來轉移孩子注意力,在孩子無聊時、吵鬧時、媽媽有事要忙時,塞幾片餅乾給孩子來安撫。她的孩子營養攝取非常不均衡,且過度依賴零食,於是作者又焦急地想要求孩子多吃健康的食物,然而因為過於心急,錯用強逼的方式,造成孩子更反感,更討厭吃。

 

 

這是北美飲食教養矛盾的作法:一方面想培養孩子的選擇權與自主性(不想吃某食物沒關係),另一方面又想要孩子吃優質食物(不吃某食物是不行的!)。這會令孩子無所適從。連父母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了,孩子又怎麼會知道呢?

 

 

美式作法在「猿人時代」或許行得通,因為當時只有純天然的食物可吃,沒有健康風險。然而被加工食品淹沒的我們,絕不能放任孩子隨便吃。孩子在二歲之前正在發展味蕾,如果這段時間不斷供應他餅乾、糖果、養樂多、汽水,他的味蕾會被定型為「喜歡吃加工食物」,等到健康發生問題時已經來不及了,屆時父母再強逼他吃青菜水果新鮮肉類,他絕對會大聲抱怨不會接受。(記得有次跟著女兒的幼兒園到動物園戶外教學,到了點心時間,大家紛紛拿出父母準備的零食與大家分享。零食大部分是餅乾、糖果、蛋捲等。由於女兒對麵粉過敏,我們平常也不給她吃糖,所以帶的是瓜瓜園地瓜片。小朋友們都來拿一片,但之後我們再 run 第二輪問「還要嗎?」,所有小朋友都客氣地跟我們搖搖頭,轉頭去找別的東西吃,只有我家女兒很開心地一口接一口咬著那灑著薄薄糖粉的地瓜片,對她來說,這已經是超好吃的零食了!因為她沒吃過餅乾糖果跟蛋捲啊!)

 

 

因此,在飲食教養這一塊,我認同法式作法:「飲食」應由父母作主!父母決定飲食內容及用餐時間,除了三餐及下午點心外,不給任何食物或零食!「健康飲食」對正在成長中的孩子是最重要的事,我不在乎她是不是十個月就會走路、一歲就會認字、兩歲就會背三字經,我關心的是「她有沒有得到充足的睡眠與足夠的營養,為健康的身體打底」。 「喜歡天然食物」的味蕾從接觸副食品時就開始培養,唯有把她的基礎打好,她才有本錢向上茁壯!

 

 

那麼,在飲食教養上,我從法國人那裏學到什麼,又決定改變什麼呢?(待續)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挑食 飲食教養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guar 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